2003年4月12日 星期六

避靜後的反思


避靜之後,返回工作崗位,比之前更加起勁。我記得當我初領洗時,我的代父和我說信仰生活是有起有跌,當蜜月期過了之後,生活便會變得乏味。當時我是不理會,因覺得自己信主二十年才領洗,不會那麼容易放棄。但感謝主這情況真的出現,因為又有機會經驗主的帶領。開始不祈禱,開始不讀聖經,當時沒有團體生活,而和我代父的關係又疏離,好像沒有人指引,但主總會預備了一條路給你走。新的慕道班開始,慕道班導師問我有否興趣做陪談員,而Gamaliel又請我入恩泉團體,自己又報讀了教理班,一下子好像又得到上主的眷顧。其實在自己的生命中,這樣的情況時常發生,但你會覺得是自己的努力尋找,還是天主仁慈的安排,把最好的放在你面前。現在回想當時完全不知道團體、教理和陪談員是什麼一回事,但保祿常說我們是在基督內生活,只要我們有信德,相信他的帶領,就算前途不明望,結果一定是美好的。

我們的信仰和其他宗教的分別是我們信主是沒有回報的。耶穌召叫門徒的時候,沒有給他們什麼保證:或有平安的生活,或有財富。既然一開始衪就沒有給我們什麼保證,而且我們知道跟隨衪是沒有什麼好處,但是我們又願意繼續跟隨,而且又深信祂會把最好的安排給我們,為何我們又要求祂給我們一個安穩的生活,到不如意時又埋怨祂?這是不是十分矛盾。而當我們看見別人比我們獲得快,我們便更加心急焦慮。其實祂只要求我們有一點耐心,需要耐心等待祂的安排,既然是最好的安排,當然是要花一點時間。但我們和主的關係是要靠自己和主一起建立,而且每人的建立方法也不同,像我自己等待了二十年才走出第一步,同年紀的可能已經有十年信仰生活經驗,但我相信主的安排,會加快腳步隨祂,為自已來說太快可能只是上得快跌得低。

自己也曾經離開過主,覺得不想和祂溝通,求祂的事總不實現,既然你不聽我的,為什麼我又要聽你。任何關係也是雙方的,一隻手掌是拍不響的,每次兩個人吵架,自己以為對方會很難受,想給點顏色給他看,但其實最辛苦、最受傷害的是自己。自己總是在焦慮不安的心情,等待對方伸出和解之手,但總是不知等到什麼時候?既然是這樣,為何我們不放低自己一下,想一想以前和對方一起的快樂時刻,伸出和解之手,把痛苦等待的時間縮短和掌握在自己手中。永遠寬恕是容易過憎恨,因為憎恨是沒有盡頭,是長時間的包袱,只有當寬恕來到才可把它放下,既然這是簡單的道理,為何我們又不趕快去做呢?

慕道班的導師時常帶出一個訊息給慕道者是:何謂信仰生活?是信仰生活,不是信仰加生活。自己領洗之後很想實踐耶穌兩條誡命:愛天主和愛人如己,但總是實踐不到。在團體、在堂區裡,自己可能是一個愛主的人,但回到現實生活中,自己又變回了一個普通人。我們總是對團體中的兄弟姊妹十分要好,但對工作和家人便十分不客氣,有時比不信主的人還過份。是什麼令到我們變成這樣?我們說要活出基督,我想基督不是這樣的。我們只埋怨身邊的朋友,家人,同事不是教友,而且又埋怨身邊的教友,不像教友,但自己又何嘗相像呢?

感謝主在四旬期裡啟示給我,把我的生活改變,原來同一件事,當自己改變對其他人的看法,對方便會改變。怎麼以前總覺得和家人或有些同事不能溝通,但只要自己改變,按照耶穌的教導生活,處處以他人著想,所有事情便變得不一樣。但怎樣才能在生活中活出信仰,我想每個人的道路也是不同,只有不斷祈禱,接受主的帶領。很多時我們覺得信仰生命沒進展,其實是我們沒有把信仰活在生命中,信仰變成了獨立,公式化,入不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。生命是由不斷的起落所造成,沒有一個人的生命是平舖直敘,如果信仰是在生命中,應該也是不斷的起落。信仰和生活分開,便只是一潭死水,沒有活力,也沒有動力。

有時團體,教會生活過多,另我們忽略了身邊的人,家人朋友抱怨的時候我們會說這是為了主。但耶穌的第二誡命,便是要我們愛身邊的人,如果我們參加團體,服務教會的時間比和家人、朋友相處更多,我想我們不是與主親近,而是我們把和主的距離越拉越遠。我們是要把基督的福音傳給未信的人,通常未信的人就是在你身邊每天接觸的人。當你在平常生活、工作、家人中找到主,你便會找到喜樂,這才是真正的信仰生活。

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個小小反醒,願一切光榮歸於天父,聖子和聖神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